中工娛樂

工人日報 2023年10月26日 星期一

“關于北京我有太多的回憶”

——中法關系“破冰”先鋒馬紀樵夫人和她的中國故事

新華社記者 喬本孝 孫鑫晶
《工人日報》(2023年10月26日 08版)

“那些年,我們宿舍門從來沒有上過鎖,中國的老師和學生們有問題隨時來。樓上樓下,左鄰右舍,都是中國同事。”回憶起20世紀60年代在北京任教時的情景,年屆百歲的法國友華人士埃萊娜·馬紀樵夫人充滿感慨。

埃萊娜·馬紀樵和已故丈夫約瑟夫·馬紀樵均是畢生致力于促進法中友誼。早在中法兩國建交前的1959年,馬紀樵夫婦就開始在北京的外交學院教法語,培養(yǎng)了一批新中國的外語人才。6年后他們返回法國,在法國戰(zhàn)后首個對華友好團體法中友好協(xié)會任職,為增進兩國友誼辛勤工作。日前,馬紀樵夫人在位于巴黎南部的一處公寓接受了新華社記者采訪。

談起當年赴華教書的機緣,老人說,當時她的先生約瑟夫正在撰寫關于中國鐵路史的博士論文,打算赴中國實地研究,恰巧此時得聞中方在招聘法語教師。由于當時兩國還未建交,夫婦二人便專程到中國駐瑞士大使館辦理了相關手續(xù)。

到崗后,馬紀樵夫婦從零開始編寫最基礎的法語課文?!耙黄谭ㄕZ時態(tài)的現(xiàn)在時,一篇教未完成過去時……中國同事認為我們的教法效果很好?!崩先苏f。隨著教學不斷深入,他們發(fā)現(xiàn)當時的中國學生不太擅長將所學用于實踐,于是就編排了許多情景對話讓學生演練。馬紀樵夫婦還注重在教學中運用法文報刊,讓學生更多接觸政治、經(jīng)貿(mào)內(nèi)容的最地道法語表達。

為提升教學質(zhì)量,馬紀樵夫婦希望與中國學生與同事們更親近一些。為此,他們放棄了居住條件優(yōu)越的友誼賓館,提出希望搬去外交學院教工宿舍,這一要求讓當時負責外國專家事務的工作人員一時犯了難。

外交學院的同事后來告訴馬紀樵夫人,當時的國家領導人甚至過問了相關情況,指示說,“這對(外交)學院只有好處,如果他們(馬紀樵夫婦)之后改變主意,可以隨時搬回去”。于是,馬紀樵夫婦如愿住進校園。

1965年返回法國后,馬紀樵夫人把許多精力投入到法中友協(xié)的工作中。她說,當時在法國文化部推動下,法國全國上下紛紛成立“文化之家”,自己常常受邀到法國各地作講座介紹中國。借助這一勢頭,夫婦倆重振了于1952年成立、當時幾乎停止活動的法中友協(xié)。馬紀樵先生曾是法中友協(xié)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馬紀樵夫人也曾出任過協(xié)會秘書長和會長。

1967年,馬紀樵夫人率法中友協(xié)代表團訪華,獲得了毛澤東主席等中國領導人接見。老人回憶說,當時的場景“十分有趣”,毛主席一下就注意到了她穿的是中式布鞋?!拔以谥袊嗄甓即┻@種鞋,非常舒服?!彼f。

馬紀樵夫人在法中友協(xié)的工作片段還被記錄在巴金的散文中。1979年,巴金率中國作家代表團訪法,并在《人民友誼的事業(yè)》一文中記述自己訪問的18天里,馬紀樵夫人“開她的小車”載著他去了許多地方?!坝袝r路相當長,小車常常中途停下,我們有機會交談”。

巴金年輕時曾在法國留學,再訪法國時已是古稀之年。臨別前,巴金還向馬紀樵夫人贈送了《家》的法文譯本,并在扉頁上留言“衷心感謝親愛的朋友們?yōu)槲覀冞@次訪問所做的一切”。

今年3月,馬紀樵夫人已過了100歲生日,但她仍一直心系中國,并由衷祝愿法中友誼“越來越好”。當被問及如果自己有機會重返中國最想去哪里時,馬紀樵夫人肯定說,自己最想去的還是北京,因為“關于北京我有太多的回憶”。(新華社巴黎10月25日電)

關于我們 | 版權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wǎng)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