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時政-正文
黨員干部要養(yǎng)“書卷氣”去“書生氣”
吳展團
//agustinmoreno.com2016-03-30來源: 紅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常聽到人們稱贊某個人:“這個人有出息,讀了好多書,很有才氣!”這是夸一個人有“書卷氣”;也常聽到有人嘲笑某些人:“真是書呆子,除了看書還會什么?”這是損一個人是“書生氣”。

  有人喜歡別人說他身上有書卷氣,而討厭別人說他書生氣。書生與書卷雖僅一字之差,但所涵的內(nèi)容和意義卻相差甚遠。書卷氣是指書讀到一定程度而又能用于實際的一種外在的氣質(zhì)體現(xiàn);而書生氣則用來形容一個人迂腐、呆板、不通人情世故、不曉世態(tài)炎涼,等等。

  書生本無錯,原本無褒貶。金代著名文學家趙秉文有詩:“龍樓鳳閣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我榮我貴君莫笑,十年前是一書生”,熱情謳歌了苦讀書生功成名就。后來,書生加了一個“氣”后,就成了“百無一用是書生”的貶義說法。許多時候書生氣還是想問題、辦事情脫離實際、夸夸其談的代名詞。歷史上和現(xiàn)實中,也曾因一些人只會讀死書、死讀書,教條主義十足、本本主義充斥,給事業(yè)帶來了無可挽回的損失。2000多年前的戰(zhàn)國時代,受趙王重用的趙括就是一個書生氣很濃的人。他身為統(tǒng)帥,卻紙上談兵,導致打了敗仗,40萬趙兵被秦坑殺,趙國從此滅亡。

  書卷氣者則不然,他們除了有扎實的知識學養(yǎng),還能夠?qū)W以致用,是一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高雅氣度與精神風貌。有了這種書卷氣,就可以凡事站得高、看得遠、想得深、做得好,從而使所從事的事業(yè)達到一個新的水平,讓自己的人生達到一種新的境界。統(tǒng)兵打仗的可以成為“儒將”,貿(mào)易買賣的可以成為“儒商”,從政做官的也可以成為“學者型干部”“專家型領(lǐng)導”。

  中國自古有耕讀傳家、學而優(yōu)則仕的傳統(tǒng),優(yōu)秀的政治家大多也是飽學之士。特別是宋朝,不論是文學大師、理學諸子還是名臣賢相,其篤志進取、嗜書如狂的事跡不勝枚舉,就連軍隊的將領(lǐng)們也多書卷氣而少霸悍氣。像范仲淹、岳飛、辛棄疾這樣的名將,浸淫文事日久。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光照萬代,岳飛的草書《出師表》走筆龍蛇,辛棄疾的豪放辭章雄震詞壇。而到晚清時期,出現(xiàn)了“有操守者往往難成事功,有事功者往往難保操守”的困局。但曾國藩卻做到了“官師合一”,成為操守、學問、事功齊備的代表人物。毛澤東當年更是以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最終帶領(lǐng)苦難的中國人民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中國老百姓素有敬重知識、敬重讀書人的傳統(tǒng)。讀書人天生給人一種信任感、親近感、正義感,老百姓也更愿意跟帶有書卷氣的官員打交道。所以,黨員干部不可有書生氣,但不可無書卷氣。

  然而,時下的一些人過于浮躁和庸俗,滿是江湖氣、市儈氣、痞子氣、粗俗氣、書生氣,唯獨缺少書卷氣。面對誘惑多、應酬多、娛樂多的現(xiàn)實,一些同志缺乏定力,擺脫不開這些方面的牽扯,置身其間,不能自拔。反過來卻又抱怨工作忙、事務多、矛盾錯綜復雜,沒有片刻清閑,騰不出時間來讀書學習。不少同志沒有養(yǎng)成讀書習慣,日常以上網(wǎng)、看電視、QQ聊天、微信交流、網(wǎng)絡(luò)游戲來代替讀書。結(jié)果是,精神生活趨向符號化,閱讀流于感官化、快餐化、傳媒化,欲望的滿足取代了意義的追求,感官的享受取代了思想的求索。就算讀了點書吧,也往往淺嘗輒止,“看書看皮,看報看題”,不讀原著、一知半解,滿足于從報刊上摘抄幾句警語,或者尋找一些小感悟、小道理、小情趣的東西,沒有計劃性、目的性、連續(xù)性,零敲碎打,雜亂無章。如此心浮氣躁,不但耽擱了自己的進步,也阻礙了事業(yè)的發(fā)展。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既有扎實的文化功底,又有過硬的發(fā)展能力,是新時期黨員干部必須具備的素質(zhì)。這就要求黨員干部務必要靜得下心、擠出時間,勤讀書、善思考,培養(yǎng)書卷氣、去掉書生氣。只有自身的能力水平不斷提升了,才能夠看清名利浮華,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加強道德修養(yǎng),才有助于涵養(yǎng)良知與正義,進一步明晰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也才會向古圣先賢靠攏,擇其善者而從之,慎獨慎微慎初慎權(quán)。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