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以“官方背景”示人,在“借”官方信譽保證和無風險暗示下,從來相信政府的老百姓自然就會放松警惕,落入了圈套。
遼寧省西豐縣一家成立僅4年多的私人博物館,打著“研究、考古、鑒定”的幌子,進行非法集資詐騙活動。近日案件告破,截至目前,登記涉案人員466人,涉案金額10844.945萬元。
盡管5名嫌犯已經(jīng)被抓,盡管當?shù)卣硎臼芎θ酥刑貏e困難的群眾可以領取一定補助。但幾乎可以確定的是,多數(shù)集資人的血汗錢將化為烏有。這樣人財兩空的悲劇,這些年在各地頻繁上演,不僅給當?shù)亟鹑谥刃蚝蜕鐣(wěn)定帶來極大沖擊,對每個參與其中的平頭百姓,更是滅頂之災。
細看這些非法集資活動,本身其實并不復雜。無非是許以高額回報,然后再把募集來的錢拿去投資套利或是挪作他用,只要積累一定信譽,便會吸引更多的人前來參與。模式各地皆然,并無本質(zhì)不同。
可問題就在于,如何積累信譽?老百姓對自己的血汗錢從來看得很緊,斷不會隨意交給陌生人,而之所以屢次陷入這種圈套,無外乎是受到了某種“正向激勵”和所謂的“安全保障”。
在西豐非法集資案中,當事人一家不是人大代表就是當?shù)馗刹浚坑蓄I導前來視察,私人博物館也是必到之地。以如此“官方背景”示人,無異于昭告天下:“我這是領導都認可的合法買賣,您就放心來吧!庇谑牵凇敖琛惫俜叫抛u保證和無風險暗示下,從來相信政府的老百姓自然就會放松警惕,落入了圈套。
這提醒我們,在查處案件的時候,一定要弄清楚,這些來“捧場”或者無意被當成“幌子”的領導干部,到底有無參與非法集資的非法活動。通過公安、紀檢、組織等部門的合力,讓政府工作人員遠離非公務行為特別是經(jīng)濟金融行為。只要斬斷了非法集資的“官脈”,這類活動其實就已經(jīng)是半死狀態(tài)。
而對于廣大受害群眾來說,也一定要擦亮眼睛,就算是有所謂“官方背景”加持,也不等于錢進了保險柜。有地方統(tǒng)計,在非法集資案件,被害人多為老年人。
這警示我們,在高額回報面前,一定要保持些定力,不要看見別人“賺錢”就跟著一哄而上。理財是一門綜合學問,自己如果沒研究清楚,那么就不要輕易參與其中。對普通老百姓來說,小心駛得萬年船,細水長流才安全,想一口吃成胖子,往往就已經(jīng)著了別人的道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