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新聞觀察-正文
那些年,我們一起翻過的新華字典
蘇墨
//agustinmoreno.com2016-04-19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4月12日,吉尼斯世界紀錄機構在倫敦宣布,《新華字典》獲得“最受歡迎的字典”和“最暢銷的書(定期修訂)”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截至兩項紀錄統(tǒng)計的計算時間(2015年7月28日),其全球發(fā)行量達5.67億本。

  《新華字典》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現(xiàn)代漢語詞典,在當時是舉全國之力修撰而成的,承擔了掃盲識字、開啟民智之責,可謂“為文化民生而生”。周恩來總理曾指示,參加全國出版工作座談會的全體代表分組審閱《新華字典》的修訂稿,提出修改和補充意見。葉圣陶、魏建功、邵荃麟、陳原、王力、呂叔湘等學人都曾為第一版《新華字典》“咬文嚼字”,在后來的數(shù)十年里,又有諸多大家加入修訂的隊伍:丁聲樹、金克木、游國恩……小字典大學者,這個特點延續(xù)了11版,60年。

  據(jù)說,1972年圣馬力諾一位政要帶著多卷本的百科辭書訪華,而我國只能回贈這小小一本《新華詞典》,于是就有了“大國家小字典”的說法。這則往事一方面反映了當時我國文化發(fā)展水平之欠缺,另一方面也說明,這本小小的字典的確代表著國家的辭書水平,堪稱“國典”?梢哉f,這本字典凝聚了幾代學人的心血與智慧,影響了億萬民眾的語言生活。

  幾乎每個國人家庭都有這么一本《新華字典》,作為“不說話的良師益友”,它伴隨著幾代中國人的成長,每個人都曾從中汲取過營養(yǎng),獲得恩惠?勘匙值、抄字典獲得文化水平提升,這樣的事例,在特殊的年代背景之下,不勝枚舉。

  其實,在我們國家,《新華字典》的價值和意義遠非銷量第一那么簡單,它為中華民族文化普及和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而卓越的貢獻。商務印書館曾這樣形容這部暢銷辭書:“國人文化啟蒙的起點、融入幾代人的成長記憶、記錄共和國的發(fā)展變遷、承載恢弘的大國文化”。我覺得十分準確。2012年,《新華字典》被納入“國家免費提供教科書范疇”,中央財政劃撥專項資金17億元,“為所有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配齊《新華字典》,以后每年對小學一年級新生免費提供《新華字典》”。這項文化民生工程有可能會改變一個人的命運,也可能改變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命運。

  隨著中國文化走出去,漢語熱在全球范圍內興起,《新華字典》也走出國門,成為傳播中國文化的使者。除了工具書身份,《新華字典》也是個大熱資源,在2015年便有消息稱“新華字典”被互聯(lián)網公司注冊,將被改編為影視劇……

  時代在變,《新華字典》也在不斷完善、創(chuàng)新。最初它收錄的漢字只有六七千字,最新修訂的第11版已經收錄了13000多個漢字;一般的《新華字典》是64開,為了方便老年人使用,還推出了一個32開的大字本《新華字典》,正文前增加了四角號碼檢字法,同時也有雙色版、紀念版等。據(jù)稱手機版也在議程當中了。與時俱進,這也是《新華字典》能有如此旺盛生命的原因之一。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微信


中工網微博


中工網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