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評論頻道我思我在-正文
從“最炫文言風”看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
//agustinmoreno.com2014-04-09來源: 中工網—《工人日報》
分享到:更多

    “最炫文言風”會登上微博熱門話題排行榜,是大家不容易想到的,而“無須煩惱,終有弱水替滄!边@樣的歌詞翻譯博得“神馬”群類“翻譯得太美”的贊嘆,更是多少有些意外。這股導引網友興致高漲的風潮,也晃動了一些有文化的人,四方人家各表衷腸。有人認為是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應該點個“贊”,也有人歸之于淺嘗輒止的時髦,根本算不上文言文,還有高人覺得層次不夠——盡管比“低層次的消極性創(chuàng)造思維……有一定文化層次”。

    各方觀點都有道理,只是大家可能沒有注意到,這股風潮并不是沒來由地突然降臨。

    在知識精英之外,漫溢網絡的語言躁動早有端倪,像“喜大普奔”(喜聞樂見、大快人心、普天同慶、奔走相告的簡化)之類。當然,此類改良神思過頭,且跳出了語言文字本身的規(guī)范意義,姑且暫放一邊。從另外一系列對文辭的贊譽,或者勾起的韻味念想,恐怕就不得不承認,語言文字的創(chuàng)新沖動一直就潛藏在眼皮底下,比如受推崇的、既非文言文也不像白話文的方文山式歌詞,比如前不久中國好歌曲節(jié)目中霍尊演唱的《卷珠簾》廣受好評,主要的一條就是有“傳統(tǒng)文化的韻味”,這里所指多半就是帶有古文味道的歌詞,而不是旋律。諸如此類,實質上表達的是人們對提升語言文字美感和效力的現實追求。

    現在很多正式行文從語言文字的角度看,已不是一般的格式化,眾多的“講話體”冗長乏味,八股化的文辭催人入眠,似是而非的文辭堆砌使本來應該清晰簡略的“精神”淹沒難尋,難免勾起“貧乏”的念想。另外一方面,被認為凈化語言文字的“詩”細聲經年,想把流行文化中的歌詞作為替代品的話,結果難料。再有諸多廣告體中的“非人類”語言,導致新青年求變在所難免:類似于“人艱不拆”(人生已經如此艱難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不明覺厲”(雖然不明白對方在說什么但感覺很厲害的樣子)等不止搞笑那么簡單!巴梁馈敝愒浄簽E至極的詞也新鮮地流行起來,使人不禁要問咬文嚼字的大師們,在規(guī)范文字的檔口,可否業(yè)余做些“拋玉引磚”的事情呢?就像“最炫文言風”那樣。

    回溯一個世紀之前的語言文字較量,白話運動從形式上去掉了文言舊弊,于陳腐中“拯救”了文字。遺憾的地方是在剝奪舊文人特權、促進文化知識普及的同時,一些東西也隨之被棄,比如文言的簡略。雖然胡適先生用電報文字證明過白話在簡短上并無劣勢,但從普遍的情形出發(fā),應該承認古代書面語言在這方面確有自身的長處。再有,書面文字和口語(白話)畢竟不同,在準確表述上的推敲也要細致很多,沒有口語的隨意,況且文言文縝密推敲了上千年。我們走得太遠了,或許該停下來回味一下經過的風景。

    也許是對僵化語言的叛逆思維,不過我更愿意相信“文言風”真實反映了美化語言文字的愿望,盡管它是由草根掀起的。

    換個角度看,借助傳統(tǒng)的文言來改造現行的文字,未必就不是適當的策略。文言之艱澀在很大程度上是通假和生僻字造成的,只要能夠消除這些沉疴,古文的優(yōu)美、流暢顯而易見,延伸到詩詞,也許還有更佳的韻味,像“卷珠簾”。至于是不是“炫而無言”、“語言的貧困”,就不要苛責了,精英們要是不忍看下去,就自己動起來,為祖國的語言更流暢、更優(yōu)美、更精確、更細致、更科學出點力。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中 工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瀏覽本網主頁,建議將電腦顯示屏的分辨率調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