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社評】
原標題:“全民全運”見證體育發(fā)展的多元多彩與蓬勃生機
工人日報-中工網(wǎng)評論員 劉穎余
她,從歷史中走來,在變革中成長,一路砥礪前行,與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同頻共振,煥發(fā)出蓬勃生機。全運會變的是辦賽思路、評價體系、參賽群體,不變的是奮勇爭先、努力拼搏、超越極限和自我的體育精神,以及體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本質(zhì)。
“全民全運,同心同行”——第14屆全國運動會于9月27日,在陜西西安圓滿落幕。
這無疑是一屆特殊的全運會,不只是因為許多參賽健兒剛剛參加完東京奧運會,且經(jīng)歷了嚴格的隔離,還因為這是首次在我國西部地區(qū)舉行的一屆全運會。走過62年的不凡歷程,全運會的輻射范圍在不斷拓展,其體育價值和社會功能歷久彌新。
讓人印象深刻的是,盡管奧運健兒征塵未洗,甚至未及與家人團聚即投身全運賽事,但他們在賽場上展示的技戰(zhàn)術(shù)水平和精神風貌,令人耳目一新,不時引發(fā)輿論的喝彩與點贊。
32歲的“蘇神”蘇炳添再次點燃田徑熱潮,41歲的侯英超一日三次上熱搜,全紅嬋繼續(xù)被全國人民“團寵”,馬龍和樊振東繼東京奧運會后再度上演“龍胖大戰(zhàn)”……本屆全運會上的一個個精彩瞬間讓體育迷大呼過癮,也一定會長久留在中國體育的文化記憶中。
全運會是中國體育的檢閱場,是中國體壇最高水平的角逐平臺,跳水、乒乓球等項目的競技水平和競爭激烈程度甚至超過奧運會,以致一些健兒有“奪奧運金牌易,奪全運金牌難”之嘆。在很多運動員心目中,全運冠軍是僅次于奧運冠軍的榮譽,就像蘇炳添說的,“你必須要拿到這個冠軍,才會被這個項目或者被人所記得?!彼?,他歷經(jīng)4屆全運會,最終如愿拿到全運會冠軍后感嘆:真的很難很難,感謝上天給了我一次重生的機會。
全運會是中國青年展示形象的舞臺。在陜西全運會賽場,無論是老將還是新秀,無論是站上領獎臺者還是無緣獎牌者,他們均陽光灑脫、昂揚向上,勝不自喜、敗亦欣然,選手之間不乏英雄相惜和溫情互動,選手和裁判、媒體、志愿者、賽事組織方之間也是相互尊重、和睦相處,與以往某些賽場劍拔弩張的氛圍大為不同。這是一屆高水平的體育盛會,也是體育人一次放松、祥和的團聚,反映了中國體育的多元化發(fā)展格局和日漸寬松的社會氛圍。
作為國內(nèi)最高水平的綜合性體育賽事,全運會從誕生之日起,便是我國體育改革發(fā)展的風向標,是競技體育不斷壯大的加速器,是邁向體育強國的助推器。同時,它也為賽事舉辦城市和地區(qū)注入了活力,成為當?shù)亟?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的新引擎。她,從歷史中走來,在變革中成長,一路砥礪前行,與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同頻共振,煥發(fā)出蓬勃生機。
尤其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隨著大眾對體育的認知不斷深入、對體育的需求日益豐富,全運會的杠桿作用也日漸多元。最近兩屆全運會,諸多改革令人耳目一新,開門辦全運、取消金牌榜和獎牌榜、增設群眾比賽項目、鼓勵跨單位組隊、師徒同上領獎臺等等,跳出競技小圈子的全運會,向大眾尋找養(yǎng)分,從而更接地氣,更具生命力。可以說,全運會正逐步由一項綜合性體育賽事,發(fā)展成具有多元功能的全民體育盛會。
從“發(fā)展體育運動 增強人民體質(zhì)”到“辦以人民為中心的體育”,從“對接奧運”到“全民全運”,全運會變的是辦賽思路、評價體系、參賽群體,不變的是奮勇爭先、努力拼搏、超越極限和自我的體育精神,以及體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本質(zhì)。循著這樣的方向,相信全運會一定會成為全民體育和全民健康的領跑者和示范者。
關(guān)于我們 |版權(quán)聲明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4151598 | 網(wǎng)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5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