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圖片評論-正文
10萬買詩13字,誰在玩弄詩歌?
張渤寧
//agustinmoreno.com2015-12-31來源: 東方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故鄉(xiāng)真小,小得只盛得下,兩個字”。29日下午,在咸寧市十六潭公園的東南角,詩歌《故鄉(xiāng)》石刻揭幕。這首只有13個字的短詩,獲得了“咸寧第二屆世界華文詩歌大獎賽”一等獎,獎金10萬元,可謂“一字千金”。獲獎信息一經公布,就引發(fā)網(wǎng)友熱議:“這詩真值錢!庇芯W(wǎng)友評價,“這不能算詩”。也有網(wǎng)友認為,“詩歌短小富有內涵,給人以想象空間”。而在去年舉行的首屆大獎賽,一等獎《咸寧辭典》共有138行,獎金高達50萬元。(12月30日《楚天都市報》)

  歷史驚人的相似。1300多年前,京城長安,一位書生第二次落第,憤懣絕望之時,街頭遇見一人索價百萬賣胡琴,豪貴圍觀,莫敢問津。他擠進人群,出千緡買之。并于次日在長安宣陽里宴會豪貴,捧琴感嘆:“蜀人陳子昂,有文百軸,不為人知,此樂賤工之樂,豈宜留心!痹捦昙此榍俦榘l(fā)詩文給與會者。其時京兆司功王適讀后,驚嘆曰:“此人必為海內文宗矣!”一時帝京斐然矚目。10萬買詩的咸寧,和當年的落魄書生陳子昂一樣,靡費萬金,花納稅人錢不肉痛,其實都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陳子昂百萬摔琴不是愛琴而是為了宣揚他的詩;咸寧萬金買詩不是愛詩更非關繁榮詩歌而是為借詩“聚焦”以此“揚名”。

  在今天,詩歌是何物?多年前,早有悲觀論調曰“詩歌已死”;當然,也一直不乏反對之聲、反其道之行。比如,湖北鐘祥農婦余秀華的“秀華體”最近就被捧得很高很火,仿佛詩歌繁榮的日子庶幾就要來臨。但這種常年饑荒,偶然一朝山珍海味大魚大肉胡亂上的“過年”日子,顯然不是詩歌的小康之兆。君不見,大眾媒體文學副刊越來越邊緣化的窘境下,詩歌日益龜縮在小小眾化的“?、內刊”中,越來越沒有生存空間,越來越遠離人們的日常生活是不爭的事實。如今的詩歌狀態(tài),更像一種小圈子內自我矜持的雕蟲小技,不足為外人道,外人不足為道——而這些外人,正是廣大的、尋常的、似乎相對更正常、穩(wěn)健些的市民、群眾。

  詩歌沒死,卻至少是無精打采缺人氣。湖北咸寧,為了“要發(fā)展、先出名”的“陳子昂邏輯”,于是乎拿“自以為其死亡”的詩歌“爆冷門、造熱點”以吸引“世界”的好奇與眼球。一首詩,一首只有13字的詩,中彩票式地獲獎10萬元,這絕不是要“繁榮詩歌”,更像是把詩歌當做了陳子昂買來砸的琴,也像是故意大造聲勢說要把鳳姐打造為中國第一美女,這庶幾是把咸寧的出名建立在詩歌回光返照的離奇效應之上,其實是在綁架詩歌玩弄詩歌。

  10萬買詩13字,貌似詩人的詩好歹有了出路甚至有了“一夜暴富”的“轉運”,而詩人的生活好像也能大大改善一回。實則,這種“打雞血”的“繁榮詩歌法”,不但于詩人詩歌的生態(tài)毫無常規(guī)化的扭轉和改善,而且更是“吹皺一池春水”的誤導和擾亂。萬金買詩的反邏輯不著調不合常理,讓普通人有霧里看花隔行隔山的怪誕之看而非生向往之情,讓久困的詩歌圈內人難免急功近利亂了方寸而無關實現(xiàn)感自信感。這種一曝十寒打發(fā)要飯乞丐的“救濟法”,讓人想起傳說中的“杜甫之死”:少陵老人常年流離失所饑寒交迫,有惜才憫人的某官,一次慷慨贈以牛酒,詩人一朝得日常不易得佳肴,遂暴飲暴食而死。

  杜甫之死,死于平日的“無人問津”,更死于偶然想起的“剎那間慷慨”。咸寧的“陳氏買詩”差不多也是一樣的,詩歌在咸寧,就像久旱無人搭理的幼苗突然有人突發(fā)奇想掘開水庫去豪灌,是繁榮是玩弄,咸寧知道,我們也知道。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