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雜文隨筆-正文
賡續(xù)雨花青春的信仰
岳光東
//agustinmoreno.com2016-07-01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1930年秋天,年僅19歲的“紅梅巾幗”郭鳳韶與石俊、葉剛、姚愛蘭等12名愛國青年血灑南京雨花臺。還沒有來得及抒寫的人生篇章,書寫下堅毅和凜然。

  1933年初夏,面對敵人的酷刑與惡劣的監(jiān)獄生活,27歲的吳振鵬在獄中病逝。犧牲一個月后,女兒王行出生。情與義的取舍,折射出從容與坦然。

  裝著假肢的胡廷俊,有時為了送一份緊急情報,要走80公里的路,犧牲時年僅24歲。31歲的陳原道就義后,懷有身孕的妻子劉亞雄歷經(jīng)千辛萬苦,找到黨組織,把剛剛出生的孩子托付給父親,又義無反顧踏上戰(zhàn)場。

  這樣的青春信仰、這樣的無畏無悔,寫滿了遍地的雨花石:袁咨桐16歲,石璞17歲,顧衡25歲,郭綱琳27歲,許包野35歲……他們中,不乏北京大學(xué)等名牌高校的高材生,還有留洋海外的碩士、博士。雨花臺烈士陵園紀念館的170名烈士中,74%都受過高等教育。

  與無私的奉獻對話,與無悔的追求對話……這些烈火中永生的青春,是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年輕人應(yīng)有的理想與激情,應(yīng)有的責任與擔當。

  穿越苦難輝煌,今天的青年黨員已經(jīng)遠離了這樣的生死一線、血火淬煉。但我們的青春,同樣面臨著考驗。走出了“恥于言利”的時代,但如何在義與利之間找到平衡點?我們有了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舞臺,但如何在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間找到契合點?面對一座座莊嚴沉默的墓碑,與青年先烈對話,與青春信仰攀談,或許能讓我們找到人生的方向、尋回精神的燈塔。

  時至今日,有的青年黨員丟掉了理論的根本,丟掉了為民的宗旨,丟掉了作風的傳承,或靜不下心來學(xué)習(xí)黨的理論,或沉不下身子到群眾中去,或工作上拈輕怕重、榮譽上爭先恐后。這個時候,可能需要想一想,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到那里去?讓“小我”與“大我”相互生長,讓個人在集體中閃耀光芒,我們才能在新的時代,無愧信仰。

  毋庸諱言,青年黨員也是社會一分子,很多時候也無法回避現(xiàn)實的無奈,但理想情懷濃些,私欲雜念就會淡些。既然選擇了跟黨走,就必須割舍掉一些東西。置身這個變革時代,每一名青年黨員都應(yīng)該捫心自問,我們?nèi)朦h的初心是否純粹?純粹的初心是否還在?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青春是生命的春天,青年思想活躍是時代性格的活水,青年血氣方剛是時代精神的脊梁。書寫新的黨史華章,需要每一名青年黨員賡續(xù)雨花青春的信仰,堅定追隨,忠貞篤行。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