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解決量刑不公平
北京晨報:“受賄10萬元和500萬元都判10年左右,量刑幅度差異過大,容易導致不公!痹趯徸h“兩高”工作報告時,職務犯罪的量刑標準成為了熱門話題。有代表表示,目前在職務犯罪的量刑把握上,各地不是很統(tǒng)一,希望在全國范圍內盡量統(tǒng)一量刑標準。
楊濤:解決這種量刑上不均衡,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方面,可以考慮降低貪污受賄五千元到十萬元的量刑檔次,可以考慮在五年以下量刑,但限制緩刑適用。因為,實事求是地說,1997年和今天的人民幣含金量不可同日而語。當然,盡管貪污受賄數(shù)額小,但造成后果嚴重的,也可以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另一方面,則是考慮提高有期徒刑上限,比如將有期徒刑最長規(guī)定為25年,那么,在貪污10萬與500萬元之間,量刑空間就比較大,給法官的量刑幅度也比較大,貪污受賄100萬元與500萬元的量刑就會有明顯的區(qū)別,這就有利于解決罪刑不適應的問題。事實上,有期徒刑適當延長,也有利于解決無期徒刑名不副實的問題,有利于對部分罪犯打擊到位。
提供公平起跑線
北京晨報:“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是當下一個熱門話題,南開大學校長龔克表示,人生不是短跑,是長跑。就像萬米長跑,不要太看重起跑線,重要的是堅持和耐力。全國人大代表、貴州大學校長鄭強認為,我們的家長當前卻讓孩子提前熱身5000米,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線。
毛建國:“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反映了家長、家庭對孩子受教育、受好教育的期待,折射的不僅是教育觀還是社會觀。既然都認為不能“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線”,那就盡其所能地消滅起點不公平。就教育資源配置而言,盡量縮小地區(qū)差、學校差。從學前教育做起,把重點放在義務教育階段,取消人為、歷史造成的名校與一般校差距,真正實現(xiàn)就近入學,而且入學的學校條件差不多,家長們自會對起跑線有新的認識,何至于“把孩子累死在起跑線”。先給孩子提供公平起跑線,然后再談不拼起跑線。既然都認為“不能輸在起跑線上”十分荒謬,那就均衡配置資源,以公平的環(huán)境使孩子處在同一起跑線上,不管家長有錢沒錢有關系沒關系,都能讓孩子接受大致公平的教育。明明有一部分人的孩子搶跑,而且在過程中還有各種外力幫助,卻單純譴責其他家長,不合情理,效果有限。
公平不可有歧視
北京晨報:江蘇晨朗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秀芳認為,“司解(三)”中婚姻家庭財產分配的新界定,成為恐婚、懼婚、離婚率上升的重要因素。對于“誰首付,房子歸誰”的規(guī)定,她昨天提交了一份建議稱,考慮到女性在家庭生活中干家務以及教育子女的付出、貢獻多于男方的因素,離婚時應給予女方房產10%-30%的補償。
戴先任:如真的按照這一建議去做,離婚糾紛就會變得復雜起來。人們不僅還要為房子而結婚,也會讓一些人為房子而離婚。所有人本來習慣于以往那種法律認知,突然變化了的司法解釋,改變了不少人在家庭中的財產狀況,引發(fā)一些家庭矛盾甚至相應地增加一些離婚案件,在所難免;但如果現(xiàn)在再改過來,勢必再次沖擊習慣并生活于目前這種司法解釋中的人們,甚至也會引發(fā)離婚潮。何況法律的朝令夕改,并無利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司法的公信力,最重要的是,這也不利于司法的公平、公正。任何法律都不會完美無缺,但一切應該以司法的公平、公正為基礎來予以完善。
教育要確保公平
北京晨報:據《南方都市報》同行報道,在個別學校,新學期父母的比賽中,就有一項,為孩子“跑官”——— 爭取讓孩子當上班級的小干部。
譚發(fā)禮:父母為在校讀書的孩子而“跑”,目的是為了鍛煉孩子的能力,出發(fā)點本沒有錯。這種“跑”,與現(xiàn)實版的跑官無異,依舊有違公平,助長了能者下、庸者上的歪風。倘若你的孩子真有能力,而且才華出眾,在公平的環(huán)境中,競選與其能力匹配的班干部職位,應該是水到渠成;倘若你的孩子能力平平,通過非正當途徑或手段取得班干部職位,不僅僅在你自己孩子的幼小心靈中會形成錯覺,那就是,努力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有辦法”的父母,接受鍛煉、培養(yǎng)能力的良好愿望或許也會成為泡影!關鍵的是,這種個例、特例會給全班孩子帶來無形的傷害!父母為孩子跑官,跑丟了公平、跑丟了規(guī)則、跑丟了正氣,為良好班集體的創(chuàng)建設置了障礙。為避免 “跑”入歧途,班主任可以盡可能地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一把當“官”的感覺,讓他們真正明白,當“官”就是服務,就是責任!非特權,非為所欲為!
公平土壤誰營造
北京晨報:“現(xiàn)在社會上流行一句話,在北京上海,買對一套房,生活質量拉開一個檔次,買對兩套房,生活質量拉開兩個檔次。這實際上是有問題的。我們不靠創(chuàng)業(yè)致富,不靠勤勞致富,買對房就能致富,代替幾十年的辛苦勞動,這樣的社會是不可能公平的!弊〗ú扛辈块L仇保興說。
范子軍:或許對調控屢屢落空的信心受挫,或許出于對調控行為的深度反思,也或許出于其他種種考慮,摒棄行政手段,運用經濟杠桿調控的聲音越來越響亮,建議不再實施中央宏觀調控,改由各地、基層自行靈活調控的觀念也越發(fā)有市場。然而,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即使是中央行政力量的調控,也少不了經濟手段的運用;中央嚴厲調控的高壓之下,一些地方仍迫不及待頂風松綁,寄望于地方自覺、自主、有效地“微調”能夠見效,未免過于異想天開。房價畸高導致有房無需、有需無房,傷害社會公平自不待言,但要檢討的顯然是產業(yè)政策和政績依賴,這才是造成住房不公的關鍵所在。
覆蓋北漂顯公平
北京晨報: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陳剛日前在央視“中國政策論壇”上表示,北京將加大公租房的覆蓋面,剛就業(yè)大學生和外來務工人員也可通過公租房解決住房問題。
鄧子慶:必須認識到,一個現(xiàn)代化的城市,應是人口有序流動的城市,是兼容并蓄的城市,各個階層都應該有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拿北京來說,第六次人口普查數(shù)據顯示,北京市共登記常住人口1961.2萬人,其中外來人員達704.5萬人。這么多外來人口,“夾心層”必然不少——不能租廉租房,卻買不起經濟適用房;不能買經濟適用房,卻買不起商品房;收入低不但沒有積蓄,買不起房又租不到便宜、穩(wěn)定的房,如何讓“夾心層”住有所居的基本權益得到更好的保障,就是擺在執(zhí)政者面前的一道難題。說到底,保障公民居有所居,是公民的權利,也是國家的義務。這種權利和義務本來就不該隨著公民的遷移而消滅。進而言之,公租房資源的分配,屬于社會公共產品和公共資源在公共領域的分配;而減少社會不公,維護社會公平,是社會保障制度的基本出發(fā)點和基本歸宿。正因如此,公租房覆蓋“北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價值追求,無疑也是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一個必要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