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文體-正文
《張士超》是文化的“呼吸根”
何鼎鼎
//agustinmoreno.com2016-01-26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最近,一首合唱曲火了。以史詩般的敘事、《黃河大合唱》般的氣勢,上海
彩虹室內(nèi)合唱團在咆哮與圣詠中完成一曲《張士超你到底把我家鑰匙放在哪里了
》。一夜間,這首極具魔性的合唱曲讓人眼前一亮。

    實際上,《張士超》是一把鑰匙,打開了流行文化的一把鎖:既不缺陽春白
雪般的形式,也不缺下里巴人似的內(nèi)容。這樣的組合很搞笑,表演卻不惡搞。五
角場、華師大等校園符號流露出的學院風,也讓人想起了校園。更重要的是,它
好玩。它讓人不自覺地去反思:生活中再簡單的故事和情緒都經(jīng)得起吟唱,再焦
慮的情緒經(jīng)藝術的調(diào)侃后也能輕松解鎖。當聽眾尾隨表演者一同進入“找鑰匙”

    的情緒胡同,生活情感的藝術表達讓音樂回到原初的坐標。

    現(xiàn)代人太需要好玩的東西。當節(jié)奏加快、分工變細,人們不是在忙碌就是在
奔往忙碌的路上,如何松一松生活的琴弦?當所有人都成為城市的鉚釘,緊張與
秩序成為自然狀態(tài),生活的趣味該鉚在何處?好玩,是本性的呼喚,是對意義的
發(fā)掘,也是對緊繃生活的松弛。

    對于“彩虹”這樣的民間社團而言,自娛自樂、樂在其中正是它們的出發(fā)點。

    這個由程序員、設計師、會計、人類學博士后、化學家、美食博主與音樂學
院學生組成的合唱團,因為愛好聚在了一起,團員中甚至有“高鐵俠”,每周末
往來南京上海之間,只為參加一周一次的排練。正因為這份純粹,這些民間社團
雖時顯稚嫩,甚至常為場地發(fā)愁,卻依然能保持不俗的銳度和原創(chuàng)精神,能在藝
術詮釋中融入年輕人對生活不拘一格的理解。大多數(shù)時候,它們都像蛹一樣潛藏
在高校或社團的土壤孔隙中汲取營養(yǎng)、自得其樂,而一旦被人發(fā)現(xiàn),卻常有驚人
之鳴。

    不禁想起2013年底北京國貿(mào)的一次合唱“快閃”,那是臺灣驚喜合唱團帶給
北京的一次驚喜。當合唱團團員從大樓各處冒出來,當歌聲與微笑蕩漾開去,人
們從驚呆到遲疑到驚喜再到加入的切換,最好地回饋了這出公益合唱的用意。藝
術用最藝術的方式提示了人們生活的意義——“不為商業(yè)目的,只為傳遞快樂與
溫暖”。

    這個冬天,這種帶著快樂的好玩還在繼續(xù)。北京地鐵車廂里出現(xiàn)了一群讀者
的閱讀“快閃”。用行為藝術的方式,他們試圖喚醒現(xiàn)代人對閱讀的重視;而一
群詩歌愛好者堅持了幾年的“為你讀詩”,已經(jīng)引起了超過160 萬人的關注和參
與;還有更多的民間劇社在小劇場里演繹著他們的春夏秋冬與生離死別……這些
好玩的民間團體在不經(jīng)意間,成為了文化的“凝結核”,激發(fā)了這個世界別致的
趣味,它們在自娛自樂的同時,帶著大家一起用書本克服城市的摩擦力,用音樂
標注變化的情緒,用詩歌抒發(fā)生活的意義。

    一個社會的文化,仿佛是一棵有氣根的大樹,既有主干,也有無數(shù)個“呼吸
根”,才成就了蔚為壯觀的文化繁枝茂葉。這些“呼吸根”可能就是星星點點的
民間社團,是那群真正熱愛生活的人。它們接地氣,能汲取生活的養(yǎng)分;它們會
換氣,能吐納生活的靈動。更重要的是,它們亦有力地撐起了整棵文化之樹。正
是在這個意義上,大家也在呼喚更多的《張士超》,在呼喚更多的彩虹合唱團,
在呼喚我們的社會,能給這些有意思的人提供更寬廣、自由的土壤。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