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剛剛過去的2013年,被出版界稱為“長篇小說年”。一個突出現(xiàn)象是,有多位在中國文壇上已經確立了地位的作家,出版了他們的長篇新作,由于他們在讀者中已經具備一定的口碑,所以幾乎每部新作的問世,都構成了一個“文學事件”。
在密集而至的名家長篇中,值得記取的是蘇童的《黃雀記》、金宇澄的《繁花》和韓少功的《日夜書》。《黃雀記》的故事雖然立足于當下,但由于作家在作品中營造了神秘氛圍,所以構成了超越當下時代的文學意象,其細致的細節(jié)描寫,則體現(xiàn)了作家對生活敏銳的觀察力!斗被ā酚涊d了在時代變幻中普通人無法掌控的日常命運,作家在看似平靜的敘述中,不僅展示了上海市井生活的萬花筒,更重要的是寫出了普通人在看似熱鬧的場景中的無力感。這部用上海方言寫作的小說,由于作家在煉詞造句上下的苦功,方言運用不僅沒有像一些同類小說一樣影響到傳播,反而成為其獨特的藝術審美特色!度找箷氛驹诮袢盏慕嵌龋赝麕资昵暗闹嗌囊约澳莻時代對于當下生活的影響,充滿思辨色彩的寫作可以給讀者以深刻的啟發(fā),也體現(xiàn)出了純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
但是,名家的長篇新作在這一年里雖然集中推出,卻并沒有給讀者帶來足夠的驚喜,甚至有一些還給讀者帶來了深深的失望。比如,有的作品只是觀念先行,暴露出的是作家對其所描寫的市場和城市的陌生,由于陌生,在此基礎上呈現(xiàn)的社會批判力度也就顯得比較虛弱和虛假。再比如,有的作品只是截取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的一系列社會事件串聯(lián)而成,雖然光怪陸離,但卻被讀者批評為“新聞串燒”。
在2013年,倒是一些名不見經傳的新人新作,給我們提供了閱讀長篇小說的充分享受。比如,冉正萬的《銀魚來》,以一個叫四牙壩的小山村為落腳點,描寫了它在20世紀100年來經歷的巨大變遷,用真實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撬動了歷史敘述的某種陳規(guī),成為一部具有中國特色的“百年敘事”。王十月的《米島》,通過講述長達60年的生死故事,成功地刻畫出了一個紛紜時代的浮世繪?上У氖,這些遠遠勝過一些名家創(chuàng)作的長篇,由于作者還沒有進入名家的行列而被忽視,未能進入更多讀者的閱讀視野。
名家新作差強人意,新人新作更進一步,這其實是符合文學發(fā)展規(guī)律的。已經功成名就的作家往往會陷入固有成就的束縛,而新人由于沒有這樣的歷史包袱,反而更能表現(xiàn)出創(chuàng)造性。但是,在文學圖書出版已經高度市場化的當下環(huán)境中,名家出版的長篇新作所形成的市場熱點,其實很大程度上是由書商包裝出來的,而新人新作由于缺乏市場效應,因此很難成為書商重點包裝的目標。文學閱讀者沒有能力改變這種現(xiàn)狀,但評論家們有這個職責,他們應當以自己獨到的文學眼光來為讀者完成披沙揀金的工作,以自己積累的市場名聲來向讀者推薦真正有價值的作品。評論家們固然需要不薄名家,但更需要不唯名家。只有這樣,才能在每年出版的上千部長篇小說中,挖掘出無愧于“長篇小說年”這個稱號的優(yōu)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