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暑期來臨,不少家長都對孩子的假期生活做了周密安排,其中不僅有文化課的學習和課外興趣的培養(yǎng),也包含了詳細的出游計劃,家長們希望借此增進親子關系,擴大孩子視野。
旅游對于個人見識的增長非常重要。徐霞客的足跡遍布中國,留下日記體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李時珍不拘泥于文字記載,注重實踐,留下傳世醫(yī)學作品《本草綱目》。這些都是游學的范例。老一輩革命家中,周恩來、鄧小平等更是在少年時期就有游學的實踐。
可以看出,旅游和游學以實踐為目的才能效果顯著。然而,當下的暑假出游和游學,往往帶有不少的功利性和攀比性,不少家長只重結果和展示,攀比盛行。
暑假才剛開始,筆者的朋友圈中便充滿著大量曬圖,有歐洲十日游,有發(fā)達城市和沿海城市文化游,曬美食曬購物曬美景,家長們在此暗較高下。在一個信息透明的社會,各種曬幸福的照片容易讓人們產生焦慮和錯覺,這種錯覺無疑又加深了攀比程度。因此,攀比風氣降溫首先需要家長的心理降溫。
此外,家長的攀比心理也來自于社會環(huán)境。當前網(wǎng)絡上各種教育觀念層出不窮,許多家長的辨別力較弱,往往依靠教育“雞湯”滋養(yǎng)著貧瘠的教育觀。把對孩子和對教育的焦慮,轉化為對出游和游學的分外重視,唯恐孩子落后于他人。而學校在布置暑期作業(yè)時會布置出游、寫游記等實踐內容,也讓家長產生了出國游、出省游是“規(guī)定動作”的心理定式。對此,家長一定要擺正心態(tài),理性對待。
如何正確利用暑假旅游助力孩子成長?筆者建議孩子小學階段可先選擇國內游,以從小培養(yǎng)對祖國大好河山的崇敬之情。中國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可以先從了解本地區(qū)特色文化開始,再讓孩子去嘗試理解自己不熟悉的地方,學會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欣賞不同的美景。
旅游時,為了達到與學校教育相結合的目的,家長可以帶孩子去課本上學過的地方或者將要學習的地方游歷,增加孩子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孩子也可以嘗試參與制作旅行攻略,和家人一起準備出行的必需品甚至一起制定旅行路線,以增加參與感。在旅途中,家長應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文明習慣、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
旅行是一個過程,并不是一種結果。旅途中家長應引導孩子去觀察、去思考、去學習、去辨別,這些才是旅游的價值和意義所在。旅途歸來,家長和孩子還應及時整理思緒,用游記、繪畫、相片等形式記錄成長,提高表達能力。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動態(tài)的復雜過程,需要家長身先垂范,理性對待。盲目跟風、攀比非但不能助力孩子的教育,反而不利于孩子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即使受各方面因素影響暫時不能去旅行,也不要忘記,閱讀就是最好的旅行,書中自有一番天地。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38)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1630) | 京ICP備11015995號-1 | 聯(lián)系我們:zgw@workercn.cn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廣媒)字第185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網(wǎng)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