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以“安”為首,老人才能真“享晚年”
張麗娟
//agustinmoreno.com2016-07-20來源: 人民日報
分享到:更多

  不久前,76歲的老母親乘坐公交車,下車時還有一只腳沒有落地,司機就啟動了,致使老人被卷進車輪下,搶救無效離世。家人的悲痛可想而知,通過這件慘劇,我們也感受到了社會的冷與熱,思考著關(guān)乎老年人出行安全的問題。

  意外來得突然,讓周邊的人都猝不及防。一位先下車的大嫂追趕公交車并大喊“軋人了,快停車”,其他好心人紛紛給家人打電話,幾個年輕人有的抱住老人的頭、有的叫救護車……雖是陌生人,但熱心救助的善意與正義感,在一個老人遇到突發(fā)狀況時,瞬間被激發(fā)了。母親遭遇不幸,我們很悲傷,卻在“路人”身上感受到了正能量和溫情。相比而言,公交公司和司機的冷漠讓人心寒。既沒有溝通也沒有道歉或問候,對涉及的責任問題模糊不清,問及有關(guān)情況時只是冷淡地表示“我什么都沒有看見”。最終,交警認定公交公司負全責。

  人間冷暖的兩重天,也在追問這個時代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安全,如何在老齡化社會讓人更有獲得感。其實,諸如老年人出行難的問題普遍存在,小區(qū)里一些老人也遇到不少狀況。一位阿姨說,經(jīng)常碰到司機嫌棄老年人,不愿意老人上車;一位叔叔說,有一次上公交車,一條腿還沒完全上去,司機就把車開出去,摔得不輕。對老人乘車表現(xiàn)出不耐煩,車子啟動忽快忽慢,轉(zhuǎn)彎、剎車、經(jīng)過坑洼路段時不減速……誠然,公交車的運行需要保障按時到站,但不管是上車還是下車,在車上還是在路邊,時間與速度同老年人的安全相比,孰輕孰重不難分辨。

  老年人口越來越龐大,道路車輛也越來越多,涉老的交通安全問題不容忽視。一方面,老年人生理機能衰退,行動慢、耗時長、易受傷,這提醒著全社會應該在人性化安排上做足功課。例如,公交車的駕駛教學和上崗培訓應考慮老人因素;又如,設(shè)立交通信號燈要顧及年齡差異等因素,在寬馬路中間設(shè)“安全島”,以便老人可以順利通過。另一方面,老人及其家人也應該提高安全出行意識,不乘坐有安全隱患的交通工具、及時了解道路改造情況、熟悉車輛的緊急避險措施等,都是自我保護。

  老齡社會的到來,最直接的影響群體就是老人們。除了一系列安全問題,養(yǎng)老、心理疏導、子女陪伴、智能生活等方面也顯得不盡如人意,甚至不少老年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因“空巢”而生、受“空巢”所困。“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需要社會的關(guān)愛,這不僅應成為普遍常識,而且更應在社會保障制度的安排上、日常行動上體現(xiàn)出來。我們常說,工作貴在“落細、落小、落實”,在關(guān)愛老人行動中更應如此。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安享晚年,就是以“安”為首才能真有所“享”。時間流轉(zhuǎn),每個人都會慢慢變老,社會整體進步了,對待老人的態(tài)度與保障老人的權(quán)益也要與之相匹配。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為、老有所樂,需要社會保障、人人有為,老人安全幸福了,才是社會之福。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