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中工網(wǎng)評論頻道民生-正文
“正在處理”不應(yīng)是逃避責任的“擋箭牌”
沈秀操
//agustinmoreno.com2016-05-09來源: 求是網(wǎng)
分享到:更多

  十八大以來,隨著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的深入開展和全國上下反腐敗斗爭的深入推進,各級各部門干部作風也迎來了新的發(fā)展的春天。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也成為歷史、成為“過去式”。但在一些基層單位、服務(wù)窗口,群眾前來辦成事卻仍舊顯得“遙遙無期”。

  “蜀道之難,難于事辦成。”群眾跑斷腿的現(xiàn)象在一些基層仿佛成了“家常便飯”。變換花樣逃避責任,絞盡腦汁忽悠群眾,一次又一次“正在辦理”的回答讓群眾前來辦事無果而歸,這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傷害了干群關(guān)系。

  如今,“正在辦理”在一些基層干部看來乃是回答群眾問題、逃避責任的“標準回答”,抑或是一種工作的“所謂套路”。

  相比以往“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正在辦理”讓人抱有一絲希望,給人以“不是不答復,也不是不處理”的感覺,透漏出一種該做的事已經(jīng)做了、該盡的力已經(jīng)盡了的感覺,至于結(jié)果如何就始終打太極拳般“繞圈子”。 面對群眾一趟趟來回跑,一句“正在處理”讓問題解決“總差最后一公里”,也迫使群眾的前來辦事“總是在路上”,到頭來就是任憑群眾“千呼萬喚”,卻總是“正在辦理”的“統(tǒng)一口徑”,始終盼不到歸期、看不到終點等不來答案,讓群眾從希望走向失望再到絕望。

  反復的折騰,群眾軟了腿事沒辦成,最終也軟了勁,不得不選擇放棄。

  “正在處理”是一種病,一種新型拖延癥,要下大力整治,不能讓它成為為群眾辦事的“擋箭牌”和“附身符”。時下,涉及群眾利益的一些事件可能的確復雜,處理起來需要時間,這本無可厚非。但一些基層單位、服務(wù)窗口習慣性用“正在處理”來敷衍推脫,不想處理,不敢處理,不會處理,對待群眾的訴求不作正面回應(yīng),回避問題和矛盾,著實令人心寒。作為基層干部,為民服務(wù)不僅是喊在嘴里的口號,也是牢記心間的信念,更應(yīng)是實打?qū)嵉男袆。拿出誠懇的態(tài)度和有力的措施為前來辦事的群眾辦好每一件事,正是檢驗基層干部作風的試金石。

  面對“正在處理”新型拖延癥,各級各部門必須下猛藥治,建立起監(jiān)督、問責和考核等一整套工作機制,切實杜絕基層干部面對群眾“繞圈子”的不作為現(xiàn)象。

  干部心中有群眾,群眾心中才有干部,面對群眾,我們不能總拿“正在處理”作逃避責任的“擋箭牌”。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guān)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掃碼關(guān)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