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漫步在臺北的大街小巷,不時會有一棟棟充滿歷史韻味的老房子映入眼簾,時間的洗禮令其歷久彌新,許多生意興隆的店鋪棲身其間,賦予了它們新的生機。在臺北這樣一座現(xiàn)代化、國際化的大都市中,這些歷經(jīng)風雨滄桑的建筑成為一道擁有獨特魅力的風景。
在祖國大陸,老房子常引起人們對貧窮和落后的聯(lián)想,在許多城市,老城區(qū)、老建筑都曾象征著“落后的過去”。于是,一些地方管理者為了顯示本地的“進步”,以“舊城改造”之名,行“大拆大建”之實。在這一過程中,無數(shù)嶄新的高樓拔地而起,但承載著城市歷史與人民記憶的老房子,卻永遠地消失在了推土機揚起的滾滾塵土之中。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這些老房子的命運迥異呢?難道是因為臺北的老房子有什么特別之處?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它們既沒有特別美輪美奐,在堅固或耐用方面也沒有多少優(yōu)勢可言,真正的原因,在于市政管理觀念的差異。
乍看起來,老房子似乎是城市的負擔,但臺北的例子卻告訴我們,如果能夠用一種更開闊的視角看待問題,看似是負擔的老房子,也可以變?yōu)閷氋F的“資產(chǎn)”,讓一座城市更加美好。臺北對待老舊建筑與歷史街區(qū)的態(tài)度和政策,可以給我們在城市建設方面極具啟發(fā)意義的經(jīng)驗。
臺北市政府在都市更新計劃之中,十分重視老舊建筑的再利用,善于為古舊的建筑注入新的活力,這是臺北眾多老屋能夠得到保留的基礎。面對日漸老化的建筑和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需求之間的矛盾,臺北市政府選擇了一條將老建筑“活化”的新路。在這種思路的指導下,大量老舊建筑得到了具有針對性的修繕,以使其能夠配合新的社會需求。
臺北火車站周圍的一批老公寓,就是很好的范例。當年,這些公寓是以居住為主要目的建設起來的,但隨著臺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車站周邊逐漸成了寸土寸金的核心商圈。按照一般思路,這些公寓很可能會被成片拆除,并改造為新的商業(yè)建筑。但是,臺北市政府另辟蹊徑,將這些公寓的低樓層進行改造,使其作為商鋪出租,而這些商鋪的租金,又成為老住戶對建筑進行維護和保養(yǎng)的資本。在這一區(qū)域逛街購物的游人,既享受到了商業(yè)勃興所帶來的便利,也能感受到站前街區(qū)厚重的發(fā)展歷史。
就連這批本身并無特別之處的老舊公寓,都能煥發(fā)新生,那些有著獨特歷史文化價值的街區(qū)和建筑,就更不消說了。諸如迪化街、剝皮寮、大稻埕等文化傳統(tǒng)深厚,在臺北發(fā)展史上具有特殊意義的街區(qū),臺北市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的維護與振興政策,極好地挖掘了它們的歷史文化價值。在一系列文化推廣活動中,臺北市民漸漸發(fā)現(xiàn),這些街區(qū)中一些看似平凡無奇的老房子,背后竟然有著各種令人動容的故事,承載著幾代人的回憶。這些被重新發(fā)掘出來的歷史價值,讓臺北人收獲了更多文化和精神上的財富,也讓這些本已蕭條的歷史街區(qū),重新成為行人絡繹不絕的都市熱點。
當然,主張保護老房子,珍惜老房子,并不代表就否定現(xiàn)代化。臺北市政府對哪些老房子應當保護,哪些老房子應當拆除更新,有著明確、嚴格的規(guī)定,臺北市既沒有一股腦將老房子掃進歷史的垃圾堆,也沒有落入“為保護而保護”的窠臼,拖累城市的現(xiàn)代化進程。當老舊房建筑嚴重阻礙城市發(fā)展,影響市民生活的時候,當然需要對其進行必要的拆除與更新,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這些老房子的閃光之處,發(fā)揮它們的正面價值,讓一座城市能夠留住它的歷史與傳統(tǒng),留住市民們寶貴的共同記憶。
中國大陸所取得的經(jīng)濟成就有目共睹,許多城市都在高速發(fā)展,在這一時刻,我們有必要做出深刻的反思——我們是否在狂飆式的發(fā)展中忽略了歷史人文資產(chǎn)的價值?我們是否過度熱衷于“新”而陷入了拆建不休的怪圈?我們應當認識到,一座城市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它的財富與產(chǎn)業(yè),也在于它的歷史、文化和城市氛圍中體現(xiàn)出的人文關懷,而這些無形資產(chǎn),或許比高樓大廈更重要。
。ㄗ髡呦蹬_灣大學碩士研究生)
鄧海建:為什么容不得“膠囊公寓”的悲憫 2010-12-30 |
為什么容不得“膠囊公寓”的悲憫 2010-12-30 |
馬長軍:空寂的老村讓我很失落 2011-02-16 |
丁 寅:讓人租不起也是一種失責 2011-03-18 |
濫“寓”充數(shù) 2012-05-10 |
王 煒:租公寓當公租房,是濫竽充數(shù)嗎? 2012-05-10 |
錢江晚報:一元公寓,無限心意 2009-09-14 |
錢江晚報:一元公寓,無限心意 2009-09-14 |
東北網(wǎng):為拆遷而規(guī)劃是不是一種犯罪? 2010-02-21 |
羊城晚報:“美人窩”? 2009-04-29 |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38)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證(0111630) | 京ICP備11015995號-1 | 聯(lián)系我們:zgw@workercn.cn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廣媒)字第185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網(wǎng)絡敲詐和有償刪帖舉報電話: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agustinmoren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