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2014年2月7日:針線盒里的針都穿好線了,估計夠你們今年用了”“2014年5月11日(母親節(jié)):老媽,我上輩子一定是做光了世界上所有的好事,這輩子才能遇到您!”這是一位孝順的北漂姑娘,為了不讓爹媽在家太過思念,每年過年回家前,都會買來一本新臺歷,將整本日歷都寫滿問候,讓它天天陪在父母身邊。最近,她的好友忍不住將日歷上的字句發(fā)上微博,感動了眾多網(wǎng)友。這位寫日歷的姑娘,也被大家贊為“中國好女兒”。(1月21日南報網(wǎng))
網(wǎng)上有個話題近來很熱:過年最怕什么——買票難、旅途勞頓、各種人情開銷、親戚朋友對“有對象沒”“收入多少”“成績怎樣”等等的關(guān)心問候。這些確實讓許多年輕人倍感壓力,有人甚至直言春節(jié)就是“春劫”,呼吁父母家人對漂泊在外的兒女多些理解,少些“逼迫”。然而換個角度來看,過年的壓力又豈是年輕人獨有?
在許多家庭,過年期間最操勞的還是父母。微博上流傳過一幅漫畫,描繪兒女不在身邊時,父母們都在干些啥。比如,平時省吃儉用,可是一旦兒女回來,立刻做了滿桌子菜,拉著兒女逛街買東西……漫畫得到很多網(wǎng)友的共鳴,可見這種情況并不少見。就拿過年來說,節(jié)日期間剩下的大量菜肴,兒女走了之后,老兩口能一連吃上好幾天;春節(jié)里熱熱鬧鬧,可是節(jié)一過,家中瞬間又變得冷冷清清,巨大的落差感讓一些老人難以適應(yīng)……這些“節(jié)后綜合征”,又何嘗不是父母長輩的苦處?
都說過年回家是盡孝的重要時機(jī),但是,正如關(guān)心兒女不能以“逼婚”來表達(dá)一樣,盡孝也不是“紅包”能夠代替。有些兒女抱怨父母不體諒自己,其實,情感交流是雙向的,父母無法主動談或不知道該如何談,兒女可以先開口;消減代際隔閡,也不全是父母長輩的責(zé)任!爸袊门畠骸敝砸耸①,是因為許多人雖然有盡孝的意愿,卻想不到或者做不到像她這么體貼婉轉(zhuǎn)、耐心主動。
過年盡孝,當(dāng)學(xué)“中國好女兒”。這么說,不是讓大家都效仿她的做法依葫蘆畫瓢,而是學(xué)學(xué)她對父母的這份體貼之心。父母想要的陪伴,就算本人做不到,至少可以以另一種方式去實現(xiàn);父母想要的交流,就算他們說不出口,至少可以主動邁出一步……有時,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想想他們需要什么,或許就能像網(wǎng)友說的那樣,“原來對于我們這些游子來說,孝敬這件大事,也沒那么難!倍鄳(yīng)地,過年給老少雙方的壓力或許都會小些,過年就會真正回到幸福團(tuán)圓的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