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當前網絡輿論生態(tài)中的種種惡劣現象著實讓人沮喪。先是網上流傳一組照片指稱“大媽訛老外”,在事實未明的情況下,輿論洶涌,群情激憤,有網友發(fā)出了“走自己的路,離大媽遠點”的調侃語;后是警方公布調查事實,原來老外不僅違反交規(guī)撞了大媽,并且還將因非法就業(yè)而被遣返回國。“劇情”堪稱驚天大逆轉。有媒體趁勢盤點2013年發(fā)生的其他幾樁新聞烏龍事件,認為“無論是傳統(tǒng)媒體、新媒體,還是自媒體,第一時間傳播信息、評頭論足的沖動,已經超越了對信息真實性的謹慎和質疑精神”。
這再一次激起了人們對當前網絡輿論生態(tài)的慨嘆,有人悲嘆網民的浮躁和非理性,有人指責媒體的不負責任,有人怒斥網絡推手興風作浪,還有人因此要求政府嚴厲整治輿論。
比如,不問事實、不分青紅皂白就掄起道德批判的大棒;宣泄情緒遠甚于表達觀點,不分是非只站立場,一言不合就破口大罵;激進總比溫和有市場,語不驚人死不休總比理性持中受追捧;低俗內容和雞毛蒜皮的八卦瑣事,總比對重大議題的嚴肅討論更吸引眼球;無知和偏見有時大行其道,惡意的謠言和不實信息常常招搖過市……我就親耳聽過,一位領教了網民各種非理性口水的人士,憤而將網絡這一公共輿論空間直斥為“公廁”。
然而,對網絡輿論病態(tài)感到失望和憤怒的人們,必須正視和接受一個現實:網絡給我們營造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公共輿論空間。今天,任何人只要有一部手機,或網吧里的一臺電腦,就可以進入這個空間,表達好惡,發(fā)出聲音,民意的形成和呈現變得前所未有的便捷、迅速。網絡打破了傳統(tǒng)媒體的信息發(fā)布壟斷,讓以前沒有渠道發(fā)聲的“沉默的大多數”有了發(fā)聲的可能。
這樣一個公共輿論市場,對社會政策的制定、議程的設置,都將發(fā)揮不容小覷的影響。網絡帶來的開放不可逆轉,你不可能、也不應該將所謂的“低素質”網民清除出去,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提升公眾的言說質量,形成一套健康的言說規(guī)則,從而讓公共輿論空間從“低質”變得“優(yōu)質”。
光靠對惡意攪局者和違法者進行打擊整治顯然是不夠的。有句話說得好,“流言止于智者”。治本的辦法,還是得靠普遍提升公眾的知識水平、思維能力和理性程度,讓盡可能多的網民和言說者成為“智者”。
普及知識、完善人們的知識結構,固然可以讓更多人遠離無知的陷阱,提高對信息的鑒別能力;但普及科學的思維方式,提升思維能力,更有助于讓國民變得理性、智慧。
歐美國家的許多學校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們的批判性思維,教會他們要富有懷疑精神、包容多元觀點、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克服自身的思維盲點。這些都有助于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更理性成熟、更不易受忽悠的國民群體,盡可能地避免不理性的民意和群情洶涌綁架公共政策。
這值得我們的教育界借鑒。這樣的治本之策也許不會立竿見影,但若持之以恒則必見成效,于國家、于民族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