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北京是全國人民的,但不是全國人民都來居住、工作的地方!比涨,清華建筑學院教授、城市規(guī)劃專家文國瑋建議,外來人口想要取得北京戶口,可以考慮進行考試審核,包括文化程度的考試、工作能力的考核等。來北京工作,要有“工作許可制度”,沒有工作許可就是“非法打工”,就要處理。一些沒有相應(在城市居住)素質(zhì)的人,要將他請出去,對于已經(jīng)形成的惡劣居住環(huán)境的現(xiàn)象,要逐步清理,恢復城市應該有的秩序。
“想入戶北京,要先通過考試”,不難想象,此話立即引來反對聲一片。類似這種觀點已不是第一次聽說,早在幾年前,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張惟英也曾提出北京建立“人口準入制”,建議摸清北京市實際需要的人才類別,用準入制度進行合理的引入,以抬高外地人進京的門檻。其實何須這些教授勞心費神,在當下中國,要求嚴苛的戶籍壁壘一直存在,落戶北上廣難上加難,這已經(jīng)無形中抬高了大城市的門檻。更何況作為理性經(jīng)濟人,生活在大城市的每一個人,都要經(jīng)歷找工作、高房價、看病難等各種人生考核,這些生存壓力本身就有一種調(diào)節(jié)作用。
這些屢拋奇談怪論的教授們顯然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一方面享受著外來人口的服務,另一方面卻又不想讓這些“低素質(zhì)”者和他們分享北京的公共資源,于是想當然地提出各種“門檻論”,并美其名曰破解城鎮(zhèn)化的困境。誠然,不論是北京,還是上海、廣州等大城市,確實難以承載過多的人口。但以這種荒唐的言論,來阻止人口的自由遷徙,把人們分為三六九等,實在是有辱教授之名。
令人不解的是,如今有些大學教授們的言論離譜得讓普通人都覺得臉紅:清華大學教授、法學院證據(jù)法中心主任易延友,在微博替李某某案律師辯護時表示,“強奸陪酒女比強奸良家婦女危害性要小”;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建議,退休年齡不變,仍為50歲,但領取養(yǎng)老金的年齡推遲到65歲,50到65歲的男性去做一些養(yǎng)老院的園丁,園林義工,女性則給老人做做飯,洗洗衣服,做點編織;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金巖石認為, “高房價是為窮人好”,因為高房價令政府有收入,可為窮人蓋房……
按說在一個學術(shù)自由的時代,教授們的研究成果哪怕再荒誕不經(jīng),也是其個人權(quán)利,別人無權(quán)干涉。像“搞笑版諾貝爾獎”,有些研究看似可笑,實則令人深省?墒羌毧催@些教授們的“高論”,或者是為利益集團代言,喪失學者應有的良知和操守;或者是高高在上,無視弱勢群體,完全成了偽精英人士。
教授們有悖常識和公共道德的言論,倘若純粹是個人的研究成果,聽了以后大可以視為笑談,鄙視一番就忘卻之?墒且坏┢渥鳛閷W者,參與制訂公共政策,如果再抱著這種想法,那就危害大了。像提出“推遲領取養(yǎng)老金”觀點的楊燕綏教授,其本人就是清華大學養(yǎng)老改革方案的起草者之一,而清華大學養(yǎng)老改革方案又被視為國家養(yǎng)老改革備選方案的有力競爭者,這難免令人有些擔心,某些教授的“高論”會否是一種民意的試探,最終有可能成為現(xiàn)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