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設立糾錯機制防止“轉錯賬”
江德斌
//agustinmoreno.com2016-10-11來源: 中工網(wǎng)—《勞動午報》
分享到:更多

  微信轉賬2700元以后,王女士才發(fā)現(xiàn),原本要轉給朋友的錢,被她錯轉給一個并不熟悉的微信好友了。而當她想讓對方退還時,卻被對方拉黑了……隨著網(wǎng)絡支付功能增多,類似王女士這樣的情況并不鮮見,不少人都有發(fā)微信、發(fā)紅包發(fā)錯,充話費充錯的經歷,如果對方不歸還很難追回。(10月10日《華商報》)

  類似微信轉賬、發(fā)紅包出錯的事很常見,媒體也時有報道過,而為了討回轉錯的錢,有些人因此臉皮撕破,斷絕了好友關系,甚至打起了官司,但是能夠順利討回的寥寥可數(shù),絕大多數(shù)人是自認倒霉,怪自己太過大意。由于微信支付沒有撤回功能,導致用戶出錯后追討無門,尋求司法救助也非常難,不僅要提供相關可信證據(jù),更關鍵的是金額往往不大,多為幾百元、幾千元的小案子,辦起來費時費力,警方也表示為難。

  轉錯賬的主要責任雖然在用戶身上,乃是個人操作失誤所致,但是微信也不能袖手旁觀,應在用戶投訴時積極響應,并提供相應的糾錯機制,協(xié)助用戶和司法機構討回相關錯款。畢竟,作為平臺管理者來講,有責任維護用戶的合法權益,在用戶操作出錯時,提供必要的救助支持,以挽回用戶的經濟損失。

  微信還可以出臺相應的糾錯機制。比如,在用戶發(fā)起轉賬申請時,對于超出一定額度的,增加一個時間選擇項,可以即時到賬,也可以24小時后到賬,那么針對后者就提供撤回功能,為用戶發(fā)現(xiàn)出錯時提供補救措施。糾錯機制對于第三方支付平臺來講,業(yè)務影響并不大,只是程序上的修改和規(guī)則的完善,但對于用戶來講,則屬于財富的防火墻。

 

[保存]     [全文瀏覽]     [ ]     [打印]     [關閉]     [我要留言]     [推薦朋友]     [返回首頁]
  • 話題圓桌:乘飛機“付費選座”...
  • 話題圓桌:教師節(jié),如何表達你...
  • 話題圓桌:導游“小費”能否治...
  • 話題圓桌:如何看待“小三勸退...
  • 話題圓桌:帶薪休假為何成為“...
12345
掃碼關注

中工網(wǎng)微信


中工網(wǎng)微博


中工網(wǎng)抖音


工人日報
客戶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