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如果改革進程“霧霾”重重,容易引發(fā)無謂的猜忌、指責、爭吵,一些改革也可能遲滯不前,或走走停停。信息公開所帶來的撬動力、與其他舉措形成的合力,會大大提升改革的成功幾率。
近來的幾項改革舉措不約而同提及公開透明于推進改革的效力問題。在深化改革進程中,一個趨勢越來越明顯,即如何清除改革進程不夠公開透明這一“霧霾”,已成當務之急。
為規(guī)范減刑、假釋、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嚴懲以權花錢“贖身”,中央政法委近日出臺指導意見,明確“三個一律”,即“擬提請減刑、假釋的,一律提前予以公示;減刑、假釋裁定書及暫予監(jiān)外執(zhí)行決定書,一律上網(wǎng)公開;對職務犯罪、金融類犯罪以及涉黑犯罪三類罪犯中因重大立功而提請減刑、假釋的案件等,一律開庭審理”。意見指向明確,以公開透明的全程監(jiān)管,逼退某些有權有錢、想通過賄賂監(jiān)獄管理人員、偽造立功材料等手段,騰挪變幻,為自己“贖身”、逃避牢獄之苦者。之前,民間對以權花錢“贖身”、“撈人”現(xiàn)象多有不滿,而更加公開透明的監(jiān)管流程有望堵住這類人的“越獄”通道。
一項改革的推進往往要打組合拳,信息公開僅是招數(shù)之一,而它所帶來的撬動力、與其他舉措形成的合力,會大大提升改革的成功幾率。就連各地官員極為頭疼的信訪,在兩辦剛剛印發(fā)的《關于創(chuàng)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中,“健全公開透明的訴求表達和辦理方式”,“大力推行陽光信訪”,“增強透明度”等要求,也在強化信息及管理的公開透明!瓣柟馐亲詈玫姆栏瘎闭诒晃{入更多的改革舉措中。而既往經(jīng)驗告訴我們,這是提高國家治理能力、趟過改革“深水區(qū)”的明智路徑。
以公務員待遇高低爭論為例,如果改革進程“霧霾”重重,容易引發(fā)無謂的猜忌、指責、爭吵給社會增添諸多雜亂的不和諧聲音。公務員待遇是高是低,這一話題近來密集出現(xiàn)在大小媒體,而不少爭論“雞同鴨講”,因為不同地區(qū)、不同單位、不同級別的公務員,待遇差異不小,混在一起說,只能吵來吵去,吵不出個所以然。再加上公眾對這一群體隱性福利的不滿,還有公務員隊伍當中“喝湯”者對“吃肉”者的不甘,疊加在一起,爭論越發(fā)熱鬧。
而讓人看到希望的,還是改革的公開透明,廣州就帶了個好頭!稄V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審查批準監(jiān)督預算辦法》要求,今后各部門決算草案按經(jīng)濟分類編報支出,細化至款級科目,公眾可以通過部門決算查知各單位公務員工資、津貼、補助等,會議費、差旅費、培訓費等公共開支也將一目了然。這樣的舉措如果推廣開來,上述猜測與爭吵應該會平息,公眾也可以騰出更多精力關注其他國計民生大事。
最令人擔心的是,因信息“霧霾”重重,一些改革遲滯不前,或走走停停。公車改革一直被公眾寄予厚望,“黨政機關取消一般公車”、公車“雙18”限令、“掛公牌+GPS”等一道道“緊箍咒”,讓公眾看到了治理公車浪費、車輪腐敗的希望。但是,個別地方車補標準的制定自說自話、公車拍賣暗箱操作,似有“公車照坐、補貼照拿”的改革回潮跡象。
清除改革進程的“霧霾”,注定不會很輕松。中國社科院兩部門聯(lián)合發(fā)布的2014年《法治藍皮書》顯示,根據(jù)對55家國務院部門、31家省級政府的政府信息公開的評估,去年一年不少部門及地方的信息公開做得并不好。來自學界的評估能否倒逼政府信息公開的提速,公眾也在拭目以待。
改革要啃硬骨頭。清除重重“霧霾”,暢通監(jiān)督通道,調(diào)動公眾的監(jiān)督熱情,將會越來越顯示出其正向的能量與效力。